有人常問我,下一波可以投資的標的是什麼?我的回答是,我若知道,早就退休享清福了!這是玩笑話,從產業長期發展的觀察,還是有脈絡可循。
以食為例,早期民眾沒得吃,因此廠商提供的產品主要以吃「飽」為主;隨著經濟發展,所得日高,吃「好」變得重要;之後進展至吃「精緻」;現在則講究吃的「健康、自然」;再來呢?應該是朝吃「故事」發展!
以我熟悉的資訊電子產業觀察,過去是「買硬體送軟體及服務」,現在則轉向「買服務送硬體及軟體」。過去硬體是主流品,之後成附屬品,現在則成了贈品,或許未來會成為人們懷舊的收藏品也說不定。
系統與服務已成為市場發展主力,且成為價值創造的主要來源,全球企業無不集中資源,著力於提升系統與服務能量。但台灣產業因長期以代工業務為主,加上聚焦於終端產品製造,對生活脈絡及市場需求掌握不足,因此缺乏系統整合與服務能量,如何提供適當機會,以台灣為試煉場域,積極輔導提升企業系統整合能量,並伺機擴大外銷至全球新興國家,應是未來產業策略轉型的重點方向。
如何才有機會培植這樣的能量呢?以下是幾點思考:
首先,可以思考以專案推動方式,進行服務模式的試驗。例如持續推動智慧台灣基礎建設及共通性服務,篩選具系統整合意涵的系統,如第二代電子化政府資訊架構、資訊安全防護網、分散式醫療網路,及防救災整合資訊服務系統等,以專案推動方式規劃示範應用,鼓勵業者在台灣進行服務商業模式試驗。
這樣的方式,不僅可以解決新技術與實用間的落差,從實用中找出創新應用,並可發掘新的創新服務與營運模式,做為未來產品與服務開發的基礎。
其次,可以透過示範性場域的試煉,提升產業系統方案建置能力。順著兩岸情勢和緩之際,透過產業協議於國內及兩岸建立具規模之試煉環境,邀請國際大廠參與合作,以提升系統解決方案的技術與經驗,並藉此共同爭取國際市場商機。
最後,如何協助本土業者與異業或國際大廠策略結盟,發展創新應用服務,以完善產業價值鏈,並建立具顧客價值及可獲利的營運模式,也是需要努力之處。我國每年都在外交上有許多專案的推動,如何槓桿這方面的資源與網路,推動系統整合解決方案輸出,建立並累積市場實績,以建立穩固的國際市場行銷基礎,應該是值得積極進行的工作。
提升系統整合與服務能量,不僅可以掌握價值分配的關鍵位置,更可以帶動國家整體產業鏈的發展,惟能量的累積非一蹴可幾,需要一步一腳印落實,現在起步已有點落後,需加快速度以竟其功。
留言列表